经历过中考的万千学子,将面临人生的一次重要抉择!厚重庄严而不矜、灵动激扬而不傲、秉随传统而不怠的山东师大附中,以其优异的教育教学成绩和独特的文化魅力,热情召唤学子们的到来!
——她是一所具有“大学气质”的高中。附中有着大学的精神气质,高雅大气、开放自由。附中建设“具有大学教育风范”的学校文化,以特色文化建设引领学校的教育教学和管理。这种学校文化是饱含科学民主精神、彰显高雅大气品位的文化;是以人为本、以立德树人为终极目标的文化;是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文化。附中特色文化引领下的学生志向高远,底蕴深厚。
——她是一所富有创新精神、人才辈出的高中。附中在课程设置上坚持个性化、多元化、科学化,将先进的课程理论成果广泛应用到了具体实践中,逐渐形成了基于学术研究成果的、具有大学附中特色的课程文化体系。120余门校本课程充分发掘了附中学生的个性潜能优势,为学生的特长发展、差异发展搭建了广阔的舞台。从这里走出了中国工程院院士曹雪涛,山东大学教授臧旭恒、江守礼,著名足球教练员殷铁生等各界精英。附中精神传承下的学生敢于创新,勇于担当。
——她是一所名师荟萃,拥有山东省一流师资力量的高中。山东师大附中师资力量雄厚。目前在职教职工中特级教师4人,硕士研究生导师23人,全国优秀教师3人,“齐鲁名师”3人,山东省教学能手18人,“济南名师”3人,济南市教学能手11人,国家级骨干教师10人,济南市优秀班主任21人,有15人获全国优质课一等奖,45人获省优质课一等奖,高级教师135人,硕士研究生77人。附中是山东省中学中拥有齐鲁名师人数最多、硕士研究生导师人数最多和山东省教学能手人数最多的学校。
——她是一所重视拔尖人才培养、成果突出的学校。附中依托多个科研课题,举办各种类型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特色班,如针对个别学科突出的学生成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班,针对有意向出国深造的学生开设美国课程班和英国课程班等等。通过这些特色班的开设,使附中学生在个性化的培养环境中,真正实现尖端发展。附中在学科奥赛等方面成绩突出,目前已获7枚国际奖牌。在全国、省组织的学科竞赛中有千人次获奖,韦东奕同学曾两次以满分、世界第一的成绩获得国际中学生数学竞赛金牌。附中是国际奥赛数学、生物金牌学校,全国物理、化学、信息学奥赛金牌学校,全国科技创新大赛金牌学校,教育部“中小学科学探究学习与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实验”研究示范学校,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人才培养项目优秀实验学校。
——她是一所实行“全员导师制”的高中。在山东师大附中,每位学生入校后都配有一名“导师”,每位学生都有导师,每位教师都是导师。“全员导师制”着眼于每个人的特质,进行个性化培养。附中导师全面关心学生成长,融入亲情,换位思考,为学生的前途负责,真正架起师生间的“心灵桥梁”。附中导师为学生建立成长记录档案,追踪学生成长轨迹,并建立个案分析制度,用智慧之光去照亮学生前进的征程,帮学生在相同的生命时间里拓展生命的厚度。学生可以不限年级、班级,在全校特级教师、齐鲁名师、济南名师、山东省教学能手、济南市教学能手和高级教师中自主选择自己的导师。
——她是一所构建 “主体·活动·发展”教育模式的高中。附中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途径,以发展为终极目标,学生活动形式多样,异彩纷呈。“附中讲坛”上,校外专家、校内教师、优秀学生,你方唱罢我登场。交响乐团、动漫社、科技创新活动小组、历史纵横社等50多个学生社团方兴未艾,课外实践活动如火如荼,校内媒体刊物百家争鸣。校园文化节、艺术节、戏剧节、读书节、科技节、社团展示节和体育节成为学校常规学生活动项目。附中交响乐团被命名为“山东省中学生交响乐团”。在附中“主体·活动·发展”的教育模式下培养出的学生学有所长,素质全面。
——她是一所重视科学与人文,能给学生提供多种机会的高中。山东师大附中是国内多所重点大学的优质生源基地,拥有多所大学自主招生的校长实名推荐资格。附中在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英语写作大赛、历史写作大赛中均取得骄人成绩。在“海峡两岸”辩论赛中获得冠军。科学与人文并重的培养方式使得附中毕业的学生“视野宽、底蕴厚、能力强、后劲足”。附中每年有20余名高中学生加入中国共产党。
——她是一所“以人为本”,奖学励志的高中。附中设有“校长奖学金”等各项奖学金,对品学兼优的学生进行奖励。设有助学金,对家庭困难、积极进取的孩子进行资助。让每一名学生通过附中三年的教育赢得个人的生命尊严,即“进行有尊严的学习、获得有尊严的职业、过上有尊严的生活、成为有尊严的公民、成就有尊严的一生”。
——她是一所硬件设施一流的高中。山东师大附中按照山东省规范化学校的标准配置教学设施,许多方面已是超标准配备。两校区均配以最先进完备的校园智能管理系统、闭路电视系统、多媒体辅助教学一体化校园网络,两个校区均已实现无线网络全覆盖。学校建有先进的理、化、生探究数字化实验室、智能自动录播教室、通用技术实践教室、机器人实验室、历史教学专用教室、地理教学专用教室等等,为培养高素质人才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