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安溪第一中学学校简介 中学概括: 学校简介 教学理念 师资力量 教学质量 校规校纪 招生信息: 招生情况 特色课程 班级设置 分班考试 施教范围 报考升学: 报名流程 收费情况 升学成绩 录取分数 试题答案 中学互动: 学校访谈 网友互动 学校点评 学校资讯 学校风采 校园生活: 食堂情况 住宿情况 作息时间 作业情况 课外活动 其他信息: 学校环境 管理模式 对比记录 高校对比
福建省安溪第一中学学校简介 水流北部湾,安溪出状元。2010年,全国普通高考成绩揭晓,我县再续辉煌,李铭松、陈彬辉、罗宏图、廖浪腾、李章来、吴雅婷等6名学生考入清华、北大,一大批高分考生被录取到浙江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南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国防科技大学等名牌大学,有60人录取在厦门大学,计有100多人录取在国家“985”工程大学,考上名牌大学和本科一批的人数,为历史之最。 谈起今年高考结下的硕果,县教育局局长陈剑宾介绍,“成绩得益于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高度重视,得益于小学、初中阶段打下的扎实基础,更得益于各高中学校持之以恒抓管理、抓质量,抓教风、学风和校风的转变。” 高中教育芬芳满园 自2006年以来,我县每年上本科线人数均超过4000人,2010年突破5000人;2000年以来,上清华、北大的有33人,一中、铭选、六中、八中、梧桐、崇德等学校均有考生考上清华、北大,今年更为喜人,“这在泉州市,乃至我省其他县份都是少有的。”陈剑宾说。安一中作为我县“最高学府”,大胆变革,实行年段分段管理,即把年段分成A、B段,引入竞争机制,实施分层教学,2010届自高二年开始创办实验班,挖掘学生潜能,发挥学生特长。今年高考,该班学生均考上本一线,有3位662分和1位661分的考生,分别被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录取。 坐落在清水岩山下的安八中,一直是乡镇中学的领头雁,2008年高考本一上线41人,2009年54人,今年108人,呈梯次上升势态。骄人的高考战绩,吸引全县24个乡镇的部分学生前来就读。“应该感谢安八中的老师们!”女儿黄煊煊考上厦门大学的城厢镇汉子黄银灿激动地说。 位于文化重镇湖头的三级达标俊民中学,同样在连续几年实现重大跨越的基础上,今年高考再铸辉煌,上本科线人数刷新该校历史记录,突破300大关,其中本一上线人数达45人。 值得一提的是,梧桐中学2001年才创办高中,高中办学历史短暂,高中青年教师所占比重大,生源素质参差不齐,在这种情况下,学校主动发展,努力提升教育质量,2009年林午阳考上北京大学,而今年李章来也即将跨入北大校门。 还有崇德中学,早在2005年,该校王海龙以全县第二高分被北大录取,开创了我市非达标高中应届生考取北大先例,近几年,该校均有为数不少的考生考上本一线。 各界携手兴教助学 高考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各级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 今年1月8日,市政府李建国市长到安溪调研,专门在安溪湖头镇召开“学习温家宝总理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座谈会,并到俊民中学检查,亲自过问学校情况,对学校创建省二级达标、培养人才导向等提出指导性意见。今年4月1日,他又亲赴长坑,帮助崇德中学解决实际困难。在李市长的牵头带动下,俊民中学校友、三安集团董事长林秀成,崇德中学校友、丰泉集团董事长陈泽峰等为各自母校捐助千万元巨资,李尚大慈善基金会也分别为俊民、崇德两所学校捐资300万元。 县委、县政府对发展高中教育更是不遗余力,在资金上予以优先投入,大力扩张普通高中办学规模。2000年以来,先后兴办了梧桐中学、恒兴中学、培文高中等3所高中,为茶乡学子提供了更多的优质高中学校,使我县现有的高中在校生规模达到2。2万人,创历史新高。同时,大力改善基础教育办学条件,仅2010年县财政就投入2415。5万元,市财政投入930万元,推动我县顺利通过“双高普九”省级验收,为高中教育的跃升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谈及县委书记李建辉的教育情结,陈剑宾说:“每次李书记下乡,必看学校。”每次走进校园,李书记总要帮助解决诸如学校扩建用地、资金投入、办学条件改善等一系列实际问题。朱团能代县长说:“对教育一定要舍得投入,优先发展。”他到安溪仅两个月,就走访了多所学校,亲自协调解决教育及学校发展中遇到的困难。 众多海外侨亲的目光一直未离开家乡学校。多年来,侨亲钟铭选家族,施金城先生,林梧桐父子,李陆大、李尚大昆仲及其家族,台胞王永庆家族、陈沼涛家族等,他们省吃俭用,带回大量资金兴教助学。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学校建设中来。各界乡贤纷纷慷慨解囊,捐资助学,有的几百几千,有的几万、十几万、几十万,上百万,大家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携起手来,推动安溪基础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专任教师专业成长 发展高中教育,配强校级领导班子,选准校长,尤为关键。目前,全县各高中校长均处在40—50岁的年龄段之间。这些校长不仅勤勉敬业,而且年富力强,有着较高的专业素养和丰富的管理经验。 安一中校长林文权把学校各学科比喻成一个圆中的几个“板”,实行每位班子成员直接抓一个“板”;年段为“块”,每位年段长负责一“块”,形成“板”“块”互动,既分工又合作的管理格局。 梧桐中学校长林绍清,在管理这所“年轻”学校上,倾注了不少心血。在“我与学校共成长”办学理念支撑下,学校全面实施青年教师“1358”培养工程,即一年合格转正,三年站稳讲台,五年挑大梁,八年成骨干,让更多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起来。2004届首届高中毕业班只有2位教师担任过高三教学任务,到现在,已拥有13名县级以上学科带头人和市级以上骨干教师。 “我县普通高中教师相对年轻化,近六年毕业参加工作的新教师超过专任教师总数三分之一,这既是高中教育发展的瓶颈,也是未来发展的希望。”教育局副局长王佳敏说,“管理好、培养好年轻教师,就是为安溪高中教育持续发展奠基。”基于这种认识,县教育局积极搭建新教师成长平台,从思想引领到制度引导,从科研引动到活动引路,全方位、多层次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 “集中全县优质资源,遴选名优教师,成立高中校际教研组、高三课题组,组织、指导开展高中和高三教研活动,这是我县富有成效的做法。”教师进修学校一位教研员介绍说,“同时,县教育局还要求各级学科带头人联系挂钩一所薄弱校,到片区、学校参加教研活动,或听课、评课,或作主题发言,或与青年教师结对,实现优质资源共享,促进高中联动发展。”这种做法,实现了“名师经验嫁接”,促进教师完成由个人经验到个人理论的升华,深受教师的欢迎。梧桐中学刘艺超老师,对此深有感触,他希望多参加这样的活动。今年担任一中理科实验班班主任的苏澄清老师,就是高中学科校际教研组和高三课题组的成员,在参加校际教研活动中,不仅发挥了辐射、带动的作用,而且自身也得到了发展。 “从2000年开始,我们坚持对新教师实施业务考核,2005年又对考核方案进行修订和完善,考核内容包括调查问卷、常规检查、专业测试和课堂评价等4大部分,考核结果予以全县通报。”王佳敏介绍说,“各校也纷纷采取有力措施,加大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促进了新教师的专业成长。” 一支勤奋敬业、积极向上、持续发展的教师队伍,正是安溪高中教育得以良性发展的根本所在。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 “教育、文化注入,为茶乡的后发赶超、跃升发展,提供强有力人才人力资源保证。”谈起茶乡教育,县委书记李建辉说,“下一步,要把加快高中阶段教育改革与发展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科教兴县’战略和推动大县城建设的基础性工程、民心工程来抓,结合实际,在提升内涵,规范管理,凸显特色方面进行有益探索,力求呈现‘接天莲叶无穷碧’景象。” 去年以来,我县高中达标建设掀起新的高潮,安溪八中、梧桐中学顺利晋级二级达标,铭选中学正在争创一级达标,蓝溪中学、俊民中学、沼涛中学、安溪六中努力创建二级达标,崇德中学、龙门中学、安十一中、培文高中正向三级达标迈进,全县高中教育形成了梯次推进的发展态势。 漫步于俊民中学校园,《谕祭文》石碑巍然屹立,碑后连接着临水轩,凭栏而望,廊桥迂回,曲水池在微风的吹拂下,水波荡漾,垂柳摇曳,令人流连。“深厚的文化底蕴,提升了学校发展的软实力。”颜古城校长认为,“李光地生平求学励志的学林佳话,砥砺和影响着历代俊民学子敦品笃学,淬炼成‘勤奋有爱、求实创新’的校训,薪脉传承,形成特定的校园文化,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文化和精神支撑。” 在安溪,各高中校在注重硬件建设的同时,更加关注内涵的提升,校园文化的建设。在沼涛中学,美术教育已经成为办学特色,学校创办了美术班,2010年有62位美术专业考生考上本科院校。在蓝溪中学,宿舍文化、班级文化精彩纷呈,校园文化建设初见成效,并逐步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在安溪六中、八中,文学社团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李建辉说:“教育是最大的民生,是一个地方发展的后劲,也是一个地方软实力、竞争力的标志。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关注、优先发展教育,全社会要倾力打造教育发展的和谐氛围。”我们坚信,未来安溪高中教育发展的道路将越走越开阔。
附近学校 安溪县举溪中学 福建省安溪县蓝溪中学 安溪华侨职业中专学校 福建省安溪县第十四中学 福建省安溪县西坪中学 福建省安溪县铭选中学 安溪县江水中学 安溪县镇西中学 安溪县庄山学校 福建省安溪县俊民中学 梧桐中学 福建省安溪第十二中学 安溪第八中学 安溪一中 安溪县沼涛中学 安溪县金火中学 福建省安溪县龙门中学 安溪县 阳学校 安溪县丰田中学 俊民中学
热门学校 安溪县 阳学校 福建省安溪县第十四中学 福建省安溪县第十八中学 福建省安溪县第十中学 福建省安溪县第十七中学 福建省安溪县第十一中学 福建省安溪县第六中学 福建省安溪县第八中学 福建省安溪县第五中学 福建省安溪县第九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