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民族中学基本信息对比_高中库

高中库

C H J K L M S T W X Y Z

C H J K L M S T W X Y Z

武汉市民族中学

  • 公办校
  • 解放大道1888号

基本信息

  • 学校类型
  • 建校时间
  • 学校地址
  • 班级类型
  • 住宿情况
  • 入学途径
  • 特殊招生
  • 考试类型
  • 试题类型

武汉市民族中学

  •   武汉市二七中学创建于1963年,近半个世纪以来学校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社会主义建设的劳动者,同时在影响和推动江岸地区基础教育发展上发挥了不可小视的作用。2001年,在武汉市教育局和江岸区教育局的直接领导下,我校增添了另一校名“武汉市民族中学”,成为“一所学校,一个班子,两个校名”的特色完全中学。

      二十一世纪以国际化、信息化、高科技为主要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对人的终生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适应新时代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我校广大基础教育工作者在努力实施素质教育,探索一种“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崭新办学模式等方面进行着不懈的努力,学校正面临着近五十年的新的发展机遇,经过近一年的酝酿,多方反复研讨论证,初步形成以下适合武汉市二七中学、武汉市民族中学特点的办学方案。

      一、办学思想

      建设三支队伍:努力建设好干部、教师、教辅人员三支队伍。

      落实三个观念:切实落实好现代的学生观、全面的质量观和科学的发展观。大力提升学校教育教学和教科研水平。
      弘扬民族精神

      实现三个目标:实施素质教育、凸显学校特色、实现和谐发展。

      二、学校定位

      在市、区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下,经过全校师生的不懈努力,把武汉市二七中学、武汉市民族中学办成一所在江岸地区乃至武汉市得到社会广泛认可的完全中学。最终把武汉市民族中学办成全国同类城市民族中学的品牌学校。

      三、办学宗旨

      继承“二七”优良革命传统,发扬民族大团结精神,适应新时代基础教育发展需要。以学生终生发展为本,用先进的教育思想,把学生培养成为人格健全、品德优良、善学上进、身心健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中学毕业生。

      武汉市民族中学-学校资源


      教师誓言
      学校校园占地面积15768.83平方米,建筑面积10247.45平方米,现有图书室、阶梯教室、信息技术教育室和现代化的理化生实验室。另有200米塑胶环形跑道、标准田径场一个、篮球场三个、排球场、羽毛球及毽球场四个、学生公寓一栋。两幢五层教学楼与综合实验楼连成一体,雄伟壮观。校园内绿树成荫,小型景观相映成趣,绿化面积1562平方米,覆盖率达35%。花圃花坛群芳斗艳,基本具备了冬有绿、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的良好育人环境。

      目前学校为完全中学,六个年级共35个班,初中14个班,高中21个班,在校学生1840名,在职教职工148人,其中专任教师102人,高级教师24人,中级教师56人,高、中级教师占全体教师的80%,区级学科带头人3人,区优秀青年教师8人,具有研究生学历的3人,本科学历92人,学校教职工队伍整体素质优良。

      挂牌六年来,在各级领导的关怀和支持下,在全校师生共同的努力下,学校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得到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学校先后荣获国家教育部、国家民委“民族团结教育”先进集体、湖北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先进学校、武汉市综合办学水平先进学校、武汉市人民政府“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武汉市中小学课外文体活动工程示范校、江岸区最佳文明单位(连续三次)。2003年经武汉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综合评估为市级办学水平先进学校,现正积极向武汉市办学水平示范学校迈进。

      武汉市民族中学-发展目标



      武汉市民族中学
      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2006年—2007年)

      调整理顺,蓄势待发,稳中有升阶段。

      对学校个方面工作进行全面的疏理,对于历史上曾经推动学校发展且现在仍然适用的一系列制度、条例与做法坚持下去,并争取做得更好,对于明确不适合当今发展形势,不适合现在学校实际的地方,本着与时俱进和实事求是的态度加以改进和调整。树立现代化的办学理念,健全科学的管理制度,规范办学行为,调整办学目标,深化办学改革,提高办学效益,为实现本规划中提出的办学目标,推进学校和谐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第二阶段(2008年—2010年)

      全面启动,逐一实现,再创辉煌阶段。

      1、整体办学水平跻身于全区中等水平。

      2、德育工作至少两年完成奋斗目标。

      3、教学质量水平,高中、初中分别保持在同类学校的先进行列之中。

      4、完成和正在实施市级以上教科研课题三项以上,并在实际工作中,被采用并显现出效果。

      5、建立两个联谊组织

      〈1〉在武汉市教育局的支持下,联络几个城市的民族中学(回民中学)。建立民族中学年会,每年定期轮流在有关学校以年会形式进行交流、学习、考察,提升各民族学校办学水平,宣传民族基础教育,在落实民族大团结这项政治任务中所起到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也能达到广交朋友的目的。

      〈2〉在武汉市江岸区教育局的支持下,联络全市各区的少数民族中小学,建立我市少数民族基础教育的研讨会,包括办学体制,招生办法,课程改革,教师培训,党员及干部队伍建设进行广泛的交流和探讨。

      6、学校达到市级示范学校和市级文明学校。

      7、学校在坚持依法办学、规划办学的基础上,开源节流,还清学校遗留欠债条件下,除政府财政拨款外,学校收入(含学杂费)人平保持在1万至1.5万元之间。后三年中,每年保持8%—10%的增长水平。在此基础上,教职工从学校自筹经费中平均实际所得,每年按6%—12%增长幅度增长。

      武汉市民族中学-工作要点



      武汉市民族中学
      (一)高效的管理体系

      为实现学校“三?三”办学思想,建立符合学校实际的、规范的、高效的管理体系,管理理念是坚持以师生发展为本,管理核心是低重心软性管理。所谓低重心是指管理指向直接面对教学第一线,面对教师和学生,管理效率直接体现在教学第一线工作的效果和教师的情绪、学生的精神风貌上。软性是指言而有信,行而有据,道德自律,职责清晰,矛盾内化。

      实现上述管理模式,关键在于:

      1、明确一个高水平的管理思路。即:目标管理定方向;层级管理明责任;过程管理抓常规;制度管理重效果。

      2、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和管理者队伍。

      3、建设一套高效率的管理机构。

      4、制定一系列高规格的管理制度。

      三级管理制度

      校长办公会:以校长为首,党总支书记,工会主席,副校长组成的学校决策机构。

      行政办公会:由校长主持,全体中层以上的干部组成的学校职能机构。

      年级组长、教研组长会(两长会):由组长负责,全组教师及下组干部组成的学校执行机构。

      同时,充分发挥党组织的监督保证作用。教代会的民主参与作用和家长委员会的参谋协作作用。

      (二)有序的培训体系
      中学生守则

      注重队伍建设是学校永恒不变的主题,它是学校发展和学校办学水平提高的根本需要之一。要建设优质的完全中学,必须通过有序的培训建设一支优质的学校干部和教职工队伍。

      1、干部队伍是办好一所学校的关键,要通过各级各类培训,将他们培养成为有觉悟,有思想,有水平,有干劲,有特点,有爱心的“六有”干部。同时特别注重民族教育青年干部的锻炼和培养。

      2、教师是教育改革的排头兵。应不懈地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与时俱进,确立正确的教育思想,适应新形势发展对教育新的要求,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人才观、质量观、教育观、课程观,增强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性。

      3、弘扬崇高尚师德是当好一名教师的主旋律。新时代的人民教师应该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关爱每一个学生,严谨治学,锐意改革,处处为人垂范,不断修炼高尚的师德。

      4、培养一批业务功底雄厚,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强的教师骨干。鼓励教师敢于冒尖,形成各自独特的教学风格。构建各种平台让教师们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重点关注少数民族教师和青年教师,通过三至五年的培训,让他们当中一批优秀分子脱颖而出,成为学校教师队伍的骨干和带头人。

      5、五年内,学校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教师占95%,研究生学历(含课程班结业)达5—10人;校、区级学科带头人占青年教师比例达25%—30%;校、区优秀青年教师占青年教师比例达30%以上;市学科带头人和市优秀青年教师争取零的突破;参与教科研活动或各级各类课题研究的人数超过教师总人数的50%;每个学科至少有一本(套)编写并付于实施的校本教材。

      6、教学辅导人员是办好一所学校的基础保证,要通过各级各类培训进一步提高教学辅导人员的服务能力对本职工作的重要性和做好服务的必要性的认识。

      (三)科学的课程体系
      学习习惯的培养

      课程历来是教育改革的关键,也是教学改革的根本。为实现学校的办学思想,课程改革就要与学校整体改革同步进行。

      构建课程体系必须坚持学科、社会和个性的三结合,必须坚持开放、民主、科学的原则。课程的设置必须充分体现针对性、可操作性和高效性,通过课程设置的改革使学生的基础性学习,发展性学习,创造性学习得到整体的提高。

      1、课程体系

      (1)显性课程:

      ——学科课程即必修课程。主要是确保国家规定课程计划的实施,确保学生终身受用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培养适应发展的基本习惯,务实学生的基础性学习,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模块课程即选修课程。主要是根据学生的知识、能力基础以及发展需要,以及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征,为学生提供时代性,开放性,适应性的选修课程。此类课程应体现较为更新,又有确定目标,短小而又完整的模块。培养学生的发展性学习,为学生自我发展提供保证。

      ——研究性课程。主要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能力、个性特长,通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或组织各类社团等学生自己选择课题、设计课题、研究课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学力。

      学科课程与模块课程课时比为3.5:1

      高中毕业年级学科课程与模块课程课时比为3:1。初中毕业年级学科课程与模块课程课时比为4:1。研究性课程的课时每学期不少于30个学时。毕业年级研究性课程课时每学期不少于20个学时。

      研究性课程仅适用于高中各年级。

      (2)隐性课程

      A、校风:

      校风是学校师生整体性、代表性、主流精神风貌的一种体现。良好的校风对学校的发展,学生的成长,培养目标的实现起着积极推动作用。同时,也是隐性课程的必备条件和重要保证。

      B、学校文化建设:

      隐性课程的主要体现于学校文化。我校以营造和谐校园为核心价值的学校文化建设,应以继承二七革命传统和加强各民族大团结,来形成和凸现学校文化建设的特色。对学生的成长,无论是理想道德,个人品格,还是行为习惯,言谈举止,学校文化都将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学校文化建设重点应放在人际环境,文化环境和校园环境建设上。

      人际环境中形成一种人人互相关爱,互相尊重,互相宽容,互相支持,互相帮助的和谐、健康、文明的人际关系。文化环境突出教育功能,文化的积淀,多层次,即教师与学生,高年级与低年级,职员与工人等,多方位在校园的每一个地方。例如:校园、教室、走廊、墙面都要体现浓郁的文化气息,多元性是指文化环境要有历史的、民族的、现代的、东方的、西方的、科技的、社会的、民俗的、高雅的等等。校园环境要绿化、净化、美化、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高度和谐。充分提供一种美的享受,一种精神的愉悦,同时也使学生得到了人性的陶冶和人格的教育。

      2、课程结构
      学科课程采取结构式分为:

      工具学科:语文、数学、英语

      科学学科:物理、化学、生物、科学(地理)

      社会学科:政治、历史、(地理)

      技艺学科:音乐、美术、劳技、微机

      模块课程采取组合式分为:

      语言与交际、数学运用、社会与环境、政治与道德、

      艺术欣赏与创作、体育与保健

      研究性课程采取探究式分为:

      科学类人文类技艺类

      3、教学组织教材与质量评估
      ①教学组织和教材
      学科课程一般以固定的班级授课为主,适当进行分组教学。教材以国家、省市教育行政部门审定和编写的教材为主。
      模块课程一般以分项目组织教学班(组)为主,可试行走班制。教材以地方教材和校本教材为主。
      研究性课程一般按课题或活动专项由个人或社团形式进行自主性探究。
      ②质量评估
      学科课程以严格的考试或相关考核形式实施教学质量评估。
      模块课程通过考查、调查、座谈、成果鉴定等多种形式实施教学质量评估。
      4、确定目标、分类实施
      前两年为准备阶段:①通过学习,达成共识②先行试点,总结经验
      ③完善准备,奠定基础
      第三年从起始年级开始全面实施新课程体系,至第五年学校全面实施新课程体系。
      (四)现代的德育体系
      学校德育工作要以培养适应未来社会需要,适应终身学习需要的人才为目标,坚持以学生为本,以人格教育为核心,以责任、自信、感恩为切入口,以活动为载体,关心、尊重、帮助学生,为学生提供充分自主发展的时间和空间,逐步变教师对学生的管理为学生自我管理,强化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使学生在学校有安全感和对学校有依恋感。
      今后五年学校德育将以以下几个方面作为工作目标并形成学校的德育特色。
      培养五种精神:
      自觉精神、主动精神、负责精神、团队精神、宽容精神
      形成五种意识:
      参与意识、创新意识、合作意识、竞争意识、感恩意识
      训练五种能力:
      适应能力、自治能力、交往能力、辨别能力、抗挫能力
      养成五种作风:
      务实作风、谦虚作风、诚信作风、节约作风、谨慎作风
      实现上述德育工作目标,今后学校要加强下面几项工作:
      ①营造德育工作全校教职工主动参与,全校学生自觉参与,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德育工作氛围。
      ②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价值观、人才观、教育观等现代的德育理念。
      ③建设具有牺牲精神、高度的工作责任感、充满爱心的务实高效的德育工作者队伍和班主任队伍。
      ④充分发挥课堂是德育工作的主阵地、各项活动是德育各工作的载体的思想教育功能。
      ⑤加强德育科研,形成德育特色,提高教育效果。
      ⑥形成德育工作系列,完善德育管理制度。
      ⑦提升学校团委、学生会在德育工作中的地位,积极鼓励、支持学生中各类社团的组建和开展各种有效的活动。
      (五)有力的保障体系
      1、制定一序列与管理模式相适应的管理制度,做到目标管理定方向;层级管理明责任;过程管理抓常规;制度管理重效果。为规划实施和胜利完成提供明确的制度保障。
      2、干部队伍建设是办好一所学校的关键。建立一支有觉悟,有思想,有水平,有干劲,有特点,有爱心的“六有”干部队伍,充分发挥校长的表率作用,同时加强干部的学习,自律以及干部之间的团结协作,为规划实施和胜利完成提供可靠的干部保障。
      3、教学辅导人员和职工队伍建设是办好一所学校的基础保证。努力建设一支热爱教育,能热心为教学服务,为师生服务,不怕苦,不怕累的教学辅导人员和职工队伍。为规划实施和胜利完成提供稳固的基础保障。
      4、、稳定和扩大办学规模,进一步优化办学条件,开源节流,实现学校计划外收入稳中有升。每年学校在自筹资金中划出10%—20%的经费用于添置、更新教学设备设施和图书资料。完善优质的教学设备和设施。按计划使用,合理分配学校的各项经费,在保证教职工个人收入稳中有升的前提下,充分发挥经费使用的服务功能,激励功能和导向功能。为规划实施和胜利完成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
      5、良好的舆论宣传可以为学校发展营造健康的外部环境,我们必须重视和发挥舆论宣传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为规划实施和胜利完成提供良好的舆论保障。

  • PK

与武汉市民族中学pk的学校有:

更多>>